強夯法適用于處理碎石土、砂土、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、濕陷性黃土、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基。
強夯施工前,應在施工現場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選取一個或幾個試驗區,進行試夯或試驗性施工。試驗區數量應根據建筑場地復雜程度、建設規模及建筑類型確定。
強夯與沖擊碾壓是進行地基處理的兩種很常見的辦法,現在對它們各自的適用范圍做個比較。
1、填土厚度。市場流行的強夯處理深度最大能到10m,而沖擊碾壓處理深度一般不大于1.5m,這樣的話如果處理回填土,兩種工藝都能用,但是處理2m以上原地基的話強夯有明顯的優勢,最起碼它不用把原土再重新開挖一遍,要是用沖碾的話處理深度達不到,需要開挖再分層回填碾壓。
2、處理特殊地形。處理溶洞、落水洞、地面塌陷等強夯有它獨特的優勢。
3、邊角地帶或者施工區域小的地方。沖擊碾壓施工過程中沖擊壓路機需要把速度控制在12-15km/h,地方小或者狹長,轉彎半徑不夠的話,在速度提不起來的地方壓實效果會降低,另外,邊邊角角的地方沖擊碾壓也影響不到,所以一般場地即使施工工藝選用沖碾,也會用強夯配合封邊。
4、濕陷性黃土。強夯沖擊能大,可以使土體結構發生顯著變化,將地基土重新固結,一定程度上能消除黃土濕陷性,沖擊碾壓沖擊能較小,不易破壞土體結構。
5、不均勻沉降。強夯是以一定間距布點,對土體進行擠密夯實,沖擊碾壓是在作業面連續沖擊,相比之下沖擊碾壓對不均勻沉降的效果更好。
強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驟進行:
1) 清理并平整施工場地;
2) 標出第一遍夯點位置,并測量場地高程;
3) 起重機就位,使夯錘對準夯點位置;
4) 測量夯前錘頂高程;
5) 將夯錘起吊到預定高度,待夯錘脫鉤自由下落后,放下吊鉤,測量錘頂高程,若發現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,應及時將坑底整平;6) 按設計規定的夯擊次數及控制標準,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;重復步驟3)至6),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;7) 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,并測量場地高程;
8) 在規定的時間間隔后,按上述步驟逐次完成全部夯擊遍數,最后用低能量滿夯,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,并測量夯后場地高程。